任弼时中学2011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物理备课组 龙海文
一、复习目标、宗旨
1、由于第一年考新教材的内容,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新教材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,构建系统知识网络和考试模式; 2、深化概念、原理、定理定律的认识、理解和应用,促成学科科学思维,培养物理学科科 学思维方法。 3、结合各知识点复习,加强习题训练,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训练解题规范和答题速度; 4、提高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与技巧,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、处理现实问题。
二、复习具体时间安排 1、2010年暑假至2011年3月底:第一轮复习。 2、2011年3月中、下旬至4月底:第二轮专题复习(分6个大专题)。 3、2011年5月至5月底:实验理论、操作复习。模拟考试。 4、2011年5月底至6月初,学生回归课本,查缺补漏。
三、复习具体措施 1、第一轮复习中,要求学生带齐高中课本,加强基本概念、原理复习,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点知识结构,老师要找出与老教材的不同点有针对的复习。 2、注重方法、步骤及一般的解题思维训练,精讲多练,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情景,建立物理图景,寻找具体适用规律的能力。 3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,每周集体备课1次,平时多交流,多听课,多研究课堂教学。 4.提高训练的效率,训练题要做到精心设计,每一题要体现它的功能. 训练题全收全改,有针对性地做好讲评. 5.典型的习题,学生容易错的题目,通过作业加强训练.
四.第一轮复习的详细安排(资料:状元之路)
周次 |
复习内容 |
备注 |
暑假 1(10天) |
第一讲:直线运动 (必修1) 1.关于运动的描述(2课时)
2.匀变速运动的规律(4课时)
3.运动图像、追及相遇问题 (4课时) |
|
暑假 2(10天) |
4 实验: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(2课时)
5.习题课(2课时) 第二讲: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(必修1) 1两种常见的力(3课时) |
|
暑假 3(10天) |
2.力的合成与分解(2课时)
3.受力分析、物体的平衡(3课时) 4.实验;探究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(2课时)
习题课(1课时) |
|
暑假 4(10天) |
第三讲:牛顿定律(必修1) 1.牛顿运动定律(3课时)
2.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(2课时) 3.实验:验证牛顿第二定律(2课时) |
|
第1周
(9.1-9.5) |
第四讲: 抛体运动.圆周运动.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(必修2) 1曲线运动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(3课时) |
月考
月考试卷讲评 |
第2周
(9.6-9.12) |
2.抛体运动(3课时)
3.圆周运动(3课时) |
|
第 3周
(9.13-9.19) |
3.万有引力定律(2课时)
4.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(4课时) |
|
第4周
(9.20-9.26) |
第五讲: 机械能和能源(必修2) 1.功 动能 势能 (3课时) 2.动能定理(2课时) |
月考 |
第5周
(9.27-10.3) |
3.机械能守恒定律(4课时)
|
月考试卷讲评 |
第6周
(10.4-10.10) |
4.功能关系(2课时)
5.实验:探究动能定理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(2课时) |
|
第7周
(10.11-10.17) |
第六讲:电场 (选修3-1) 1.电场力的性质(3课时) 2.电场能的性质(3课时) |
|
第8周
(10.18-10.24) |
3.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. 电容器(5课时)
4.习题课(1课时) |
|
第9周
(10.25-10.31) |
第七讲:恒定电流(选修3-1) 1.电流、电阻、电功、电功率(3课时)
2.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应用(3课时) |
|
第10周
(11.1-11.7) |
3.多用电表..电阻的测量等实验(6课时) |
|
第11周
(11.8-11.14) |
|
期中考试
试卷讲评 |
第12周
(11.15-11.21) |
第八讲:磁场(选修3-1) 1.磁场的描述(2课时),安培力的应用(3课时) |
|
第13周
(11.22-11.28) |
2.洛沦兹力(3课时)
3.带电粒子在复合场的运动(3课时) |
|
第14周
(11.29-12.5) |
4.习题课(3课时)
第九讲:电磁感应(选修3-2)
1.电磁感应现象、楞次定律(3课时) |
|
第15周
(12.6-12.12) |
2.电磁感应定律、自感、涡流(4课时)
|
|
第16周
(12.13-12.19) |
3.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(4课时) |
月考 |
第17周
(12.20-12.26) |
第十讲:交变电流、传感器(选修3-2) 1.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描述(3课时) 2.变压器及远距离输电(4课时) |
试卷讲评 |
第18周
(12.27-1.2) |
3.电感.电容对交流电的作用(1课时)
4.传感器(4课时) |
|
第19周
(1.3-1.9) |
第十一讲:机械振动和机械波(选修3-4) 1.机械振动及图象(5课时) |
|
第20周
(1.10-1.16) |
2机械波(6课时)
3.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(1课时) |
|
21
(1.17-1.23) |
|
期末考试
试卷讲评 |
寒假1(5天) |
第十二讲:光、电磁波、相对论(选修3-4) 1.光的传播、折射、全反射(5课时) |
|
寒假2(5天) |
2.光的干涉、衍射、偏振(4课时)
3.电磁场和电磁波(1课时) |
|
第二学期1 |
4.相对论(3课时) |
|
2 |
5.实验:测玻璃的折射率、用双缝干涉测波长(3课时)
第十三讲:碰撞与动量守恒(选修3-5) 1.动量及其改变(3课时) |
|
3 |
2.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(4课时)
3.实验:验证动量守恒定律(2课时) |
|
4 |
第十四讲:波粒二象性、原子结构、原子核(选修3-5)
1.光电效应(3课时)、原子结构及氢原子光谱(4课时) |
|
5 |
3.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、核能(5课时)
|
|
(备注:我们江西省的新教材物理高考是考全国新课标卷,希望老师研究2010年的高考新课标卷的模式)
|